青岛海洋大学孙青
教育部提出邓小平理论要"进教材、进课堂、进大学生头脑"的三进目标,各校正在积极实施。"教材"具有内容上的相对稳定性,因而有些时候缺乏很强的针对性、时效性;"课堂"具有形式上的相对固定性,因而有些时候缺乏很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。为了更好地实现"进学生头脑"的目标,就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,尤其是在启发同学们学习理论的自觉性、激发学习理论的内在动力方面下功夫,以配合第一课堂更有效地开展学习。我们在工作中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群体,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,尝试设计和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,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,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方面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方式一:实话实说的真诚交流式学习。低年级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印象停留在政治课上,易产生枯燥感和距离感。而师生间真诚的思想交流,会使感情融合、距离贴近、气氛活跃,学生能说出真实的想法和问题。"实话实说"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机会,由学生主持,请学生代表和教师做主席嘉宾。教师发言务求真诚,内容有引导作用。我们曾分别以"学理论该思考什么"、"上大学为什么,大学里学什么"、"个人与集体是什么关系"等贴近学生的主题开展实话实说交流活动,引发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和兴趣,为学习理论奠定基础。有学生?quot;我以前不愿学邓小平理论是怕被政治化,现在发现那是很幼稚的偏见。"
方式二:专家参与的引导自学式学习。分阶段安排学习内容,引导学习方向。学生以读原著为主进行自学,同时有目标地思考相关的问题。组织有专家教师参与的专题交流,进行辅导。我们给学生提出过"邓小平理论的人才观","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","邓小平理论的法制思想"等主题。专家针对同学们关注的难点和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。在探讨中让学生掌握思考和研究的方法,以培养学生理论学习的能力。
方式三:鼓励创见的集腋成裘式学习。理论学习在逐步展开,学生对理论的认识逐步从感性走向理性,逐步以思考分析的眼光对待自己、关注社会,迸发出思想的"火花"。鼓励学生抓住思想"火花",将体会、新观点、新创见收集起来,进行交流。例如有的同学提出邓小平的"三个面向"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三维座标系。"面向世界"是地域横轴、"面向未来"是时间纵轴、"面向现代化"是发展程度的竖轴。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理论科学性和严密性。通过鼓励创见式学习,学生的观点在辩论交流中日臻晟坪统墒臁?
方式四:畅所欲言的论坛辩论式学习。通过定期举办"学习论坛",开展分专题阶段的主题发言、自由辩论、演讲等活动,让学生畅所欲言。对于容易形成模糊认识的问题提出正反观点,组织辩论。通过针锋相对的辩论,使学生辨明是非,明确正误。例如我们在学习之初提出"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是接受宝贵的礼物还是担负艰巨的任务"的辩题,让学生思考学习目的。我们提出"社会主义是美好愿望还是客观必然",对在学生中有一定市场的"共产主义空想论"从社会主义目标的客观性、途径的现实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给予有效的指正。
方式五:挖掘潜力的以研带学式学习。大学生是社会敏感群体,其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。让学生?quot;研究、研讨"为主,针对某些理论问题或社会问题通过广泛查阅资料、深入学习思考,形成论文,进行研讨。学生论文中对治国方略的展望、对遏制腐败的思考、对人才流动的探讨、对高教改革的认识等,都有一定的独到之处。成果得到肯定,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。
方式六: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式学习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接触的人和事无疑是更生动真实的教材。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,让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,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,感受科教兴国战略的紧迫性和现实性,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,等等,这些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,有助于学生从邓小平理论中探求振兴民族振兴祖国的道路,使学与用结合,理论与实践结合。
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的开展,使理论学习打破了冷面孔,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情况,也就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,从而必将会使理论学习在思想教育上,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。
(原载于《光明日报》)